无械之地

《维特根斯坦传:天才为之责任》摘录

-“就改善你自己好了”“那是你为改善世界能做的一切”

-真实于自己是不容违背的责任

-天才的意识是最远离拟涵阶段的,“它具备最强最清澈最明确和清晰。”天才具有最发达的记忆力,具有形成明确判断的最强大能力,因此对于真假好坏的差异有着最精细的感觉。逻辑和伦理根本上是一回事;“它们无非是对自己的责任”。天才“是最高的道德,因此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”。

-实际上对他来说只存在柏拉图式的爱,因为:“任何其他所谓的爱都属于感官王国”。爱和性欲不止是一回事,它们是互相对立的。这就是为什么婚后之爱的观念是虚伪的。性的吸引随身体的接近而增加,爱则在爱人缺席时最强。真正说来,爱需要分离,需要一定的距离才得以保持...

-我对他有着最完全的智性上的同情——同样的激情和热切,同样感到人必须要么理解要么死,以及打断思考的极度紧张状态的突然蹦出的玩笑。

-罗素赞许地注意到维特根斯坦具备极好的礼貌,不过更赞许“争论时他忘记了礼貌而只是说出他想的”

-既然维特根斯坦鼓吹要诚实,显然他并非为不道德辩护的意义上憎恨道德规范。他辩护的是一种基于忠实、基于真实面对自己及自己的冲动的道德——一种来自自我内部的道德,而非规则、原则和责任从外部强加的道德。

-他隐含的意思是,如果一个人最强烈的冲动是作曲,而且如果完全沉溺于这冲动能够写出崇高的音乐,那么他不只有权听从冲动而行动,他还背负着这么做的责任。

-哲学是一位不情愿的女士——只有激情之手握住的冰冷的剑,才能触到她的心。“激情之手握住的冰冷的剑”——这说法完美地描画了这种景象:维特根斯坦把一个严格的逻辑心灵和一个冲动的、着了迷的本性结合于一身。他正是罗素的哲学典范的化身。

-"若一个人赢得整个世界却失去自己的灵魂,于他又有何益"

-他有着艺术家的感觉,要么做出完美的东西,要么什么也不做——我向他解释,除非学习写作不完美的东西,否则他拿不到学位,教不了书

-“要么做出真正伟大的工作,要么其实什么都没做,没有中间状态”

-如果不能解决“全部逻辑的根本问题”,他无权——至少没有欲望——活着。不妥协。

-他(指罗素)下定决心要“把W.的思想用钳子拽出来,无论他疼得如何尖叫”

评论
热度(5)

© hellomylove404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