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二更的最后一班地铁栏目
我决定再也不做愚蠢的复盘了
至少不要费专门的时间去做了
问题没解决的还是没解决
事情没推进的还是没推进
该焦虑还是焦虑
与其这样
不如把精力放在每一次决策的时刻
决策就是改进
落地就是改进
脱离了实践的空洞的复盘
真的只是面子工程
它或许短暂地让自己安心
可那也只是一种自我欺骗
今天,如愿以偿地,离开那个地方了。
那个让自己爱恨交杂的地方。
一切都太过于戏剧化,上午刚刚将家当都转移到了新的办公地点,下午的中秋晚会又是在旧的办公地点开的,屁股都还没坐热,我又回去了。
再见故人,心里头复杂的情绪难以言说。尤其是今早上楼时,还是前任领导拎着我到新的办公地点。他还是那么地温柔,以至于我回想起了过往因不满于他的“忽视”而对他出言不逊的场合,心中愧疚万分。直到现在,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否有在心里记恨过我。他是第一任,也将是最后一任,在我生命中最温柔的领导吧。我很幸运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遇见他。虽然我自知才华横溢,但常常意气用事而惹出不少麻烦的我,实在是配不上他在言行中承载的温...
说起来好久好久没有动笔了,但每天大脑都在疯狂地运转,不停地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,还动不动就是存在不存在的。但我还是会逃避,逃避到各种人工制造出来的信息乐园中,逃避去直面自己的存在,逃避去直面自己的虚无。
但因为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焦虑,却从未停止。
我累了,或者更准确地说,我真的再也无法忍受那些噪音,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世界最本真的触动埋没,让人陷入到我很快乐的错觉中。然而,那并不是真的快乐。
真正的快乐,是什么呢?
是抬头仰望时,那片紫蓝色的天空熏染了微醺的红。
是停下脚步时,从双腿间擦过的风。
是当风吹过时,耳边传来的树叶的摩挲。
是闭眼深呼吸时,空气中绿叶的清香。
是的,我再也...
若生命只是无数的偶然
自我意志不过是想象
那么,该如何确定“我”真的存在呢
请向世界证明你的存在
比从未活得自由更痛苦的事是
我曾体验过自由
摸摸
如果没有语言,人将如何认知,如何思考
抛弃语言,是不是就能达到纯粹?
最近开始读维特根斯坦的《哲学研究》
我感觉到自己乱颤的心
我听到马路上汽车碾过马路的呼呼声和叭叭的笛声
我听到人朦胧的语词
我听到鸟的叫声在窗前划过一条弧线
我看到飘窗上木板的纹理和摆在上面的一块抹布
我....
*不同的研究,或者说不同的工作,他们围绕的都是同一个东西,那就是人性,或者说他们所想要触达的,依据的,以及指向的都是同一个东西,所以说即使是不同的研究项目,他们也是有关联性。
*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无法分析,如果连我们都无法洞察自己的本质,那么我们又如何去洞察他人的本质呢?
读#男孩带面具卖樱桃#有感
当然了,仅仅是看报道视频的片面之词
向往那样简单又纯粹的生活
卖樱桃(打工)做肉体食粮
读书做精神食粮
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
往往希望把这两件事情统一,即
工作除了提供钱财供我们生存
我们也能够从工作中获取价值和意义
让我们获得成就感、幸福感
但,这真的可能吗?
不要妄想去改变世界或改变他人
不要妄想去帮助世界或帮助他人
尤其是不要主动地去帮一些自己根本不想去改变的人
真的很累
你的满心好意和一腔热血,对他人来说很可能就是负担
所以
爱怎样怎样吧
我已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
为什么还要做热心市民
从今天开始记录
写下任何时候的内心所想
也可以写下看到、听到的
从今天开始
想要正视自己的存在
毫无疑问,这一次的测试,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的污点,巨大的污点。不过,我仍然感谢它,感谢这个污点教会了我——不可以毫无底线地退让,不可以毫无专业性可言。
研究的专业性在市场适应性之间,存在着一条无形的界限,而这条界限所处的位置,也就是“尺度”,每个研究人员,每个团队,每个公司都是不一样的。这一次的测试,我之所以感到难受,噢,准确的说不是那一种因为受到否定的难受,虽然说的确也有一点点啦,毕竟谁被不认可的时候,会毫无感觉,然而更多的难受是在于,我被这个团队的尺度所震惊——难道这个团队,这个公司,可以为了所谓的“快”和“简单”完全地放弃研究的专业性吗?
真的是毫无章法可言。
简直就是垃圾。
简...
倦了
倦于“窥视”他人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乐趣来获得短暂的、代入的满足
倦于依赖他人的表达,而逐渐丧失自己表达的能力,乃至意志
倦于当迷茫、伤感、焦虑产生时,通过上述的方式麻痹自我,逃避一切
更倦于通过各种精妙的计划、方法、工具“束缚”自己的灵魂
我也不想去吐槽或是鄙视大多数现代人娱乐自我的方式
我只是倦了
我想要在现实生活中,亲自去体验那些乐趣、那些满足
我想要在受触动时,尽可能完全地传达我的感受,通过文字、画面...
我想要在情绪产生时,好好地去感受它
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好奇心和对本能,去驱动每一天
我想这么做很久了
而“现在“就是那个最好的实现机会...
真难过
自从上了班,就很少能有一个安静的时间,静静地、一个人、慢慢地、细细地捋一捋自己每天的想法。感觉自己每天忙忙碌碌,总又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入睡和醒来,要说做了什么值得一提的事吗?其实并没有。或许生活的本质,就是琐碎?
可我还是想在这样的琐碎当中寻得一处属于自己的、小小的天地,无人来打扰。我大概是托了大姨妈的福,写了几个月以来的唯一一次思绪表达得比较流畅的随笔。再不写,我觉得的文海可就要荒芜了。
怎么说,感觉还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做,好多好多想法等着去实现,可就是总会被其它的、奇奇怪怪的事情干扰,总就是达不到我想要达到的,所谓“专心”的境界。
我所期待的“专心”,大概是什么样的呢?
就是...
我一直想动笔写写我的上司,可从我入职开始,他每天一贯如一的客气与礼貌,让我觉得这些东西会想波澜不惊的湖面,单调无味。可是他昨天,似乎有些生气了。准确地说,是我把他给惹恼了。
我意识到我必须得写下了是在刚刚。照理说我每天早上都运动一小时,可刚刚我运动时,感觉昨天我和上司说过的每一个字都满满地挂在身体上,我觉得好重又好累。
真不知道我该不该感到高兴,毕竟我已经好久没有动笔写东西了。这是我正式工作以来,第一次有写东西的冲动。
我打算要坚持下去。每天都写写。
我现在要去洗澡了。
人就是喜欢推卸责任啊,发生问题时,很少见有人会自觉地承认是自己的问题,基本上都是先把问题归于环境、归于他人,归于物品,甚至...归于自己的身体。这样一来,自己就无需承担因为是自己的错而带来的压力,更不用再去绞劲脑汁追踪问题的原因,只需要轻松地说一句“不是我的错”就好了。
当下的时代,整个社会流行的声音无非都是——我想要过得轻松一些,学习轻松一些,工作轻松一些,回到家不想动,只想轻松一些,玩乐就好了,干嘛那么累。
可是,我倒是觉得,构成人生最本质或者说最核心的基石,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困难,那些我们曾摔过的跤,那些我们曾被打败的比赛,那些我们曾做得很糟糕的事,那些我们表白失败的夜晚,那些......
距离上次更文,居然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。期间,我从一位嗷嗷待哺的半社会人变为了已经开始自食其力的社会人,尽管涉世未深,但最近一个案子足以让我得以窥探搬砖之不易。你所做的每一件事,都不像是在学校里的过家家,更不是个实验品用来满足自己的学术情怀。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“商业行为”,你的每一个字词都需要“能够转换为利润”,如果不能,那就是没用的。
我到底有没有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呢?不知道。只知道的的确确地被领导一阵见血的“批评”给吓得不轻。直到和刚离职的前辈说出“我好想你”的那一刻,眼泪绷不住地哗哗外流。
“坐在那儿的时候,我真的超级想哭”
可我明明就不是一个脆弱的人啊,喜欢冒险,喜欢挑战,喜欢刺激的...
我再也不能躲到噪音中,假装听不到恐惧和焦虑了
若是恐惧和焦虑存在,那么就直面它
找到自己到底恐惧和焦虑什么
即使保持着开放的心态
去和默契的伙伴同行
也要做好长时间只有一个人去对抗未知的准备
真正恐惧的,或许并非恐惧的东西本身
因为那恐惧极有可能仅仅是我们的幻想
是我们赋予和强加在事物身上的
或许
当我们真正勇敢地去面对那个我们一直以来都在逃避之物
会发现
它其实没那么恐怖
我们,也远比自己想象的强大
直到毕业搬宿舍的时候,我才发现,自己的东西竟是如此地多,而这些东西中“无用”的东西也占了不少,以至于我还得为这些东西的迁徙支付运费或是人肉带回家,寄出去的有三个大箱子,一个大袋子,带回家的有两个行李箱,东西是真的多。而避免此类状况的方法只有一个,“少买”“优买”。
在购买东西前,想想这个东西是一时所需,还是长久需要,若是一时所需,那是否有可替代的物品,比如纸质书就可以用电子书替代,亦或是可以自己用已有材料DIY一个,不仅省钱,还可以享受到动手的乐趣以及成就感。若是长久需要,那也可考虑购买二手(若搬家时带不走,转卖、送人或丢掉都不觉得可惜)。但大件的物品除非真的必需,否则谨慎购买。
什么是真...
毕业了,到家啦
最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
人总是在给自己设限。
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,人们总是会思考的,不是“下一步该怎么做”,而是“有哪些事情会阻止我做成这件事”。而且情况往往是,思考后者花的时间越多,越有可能不去做这件事,或是这件事情没有做成。并且,没有做成的原因,并不在于事情的难度有多大,而是人们往往会在思考那些“会阻止自己做成这件事”的因素时,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的压力,感到焦虑,犹豫自己该不该继续坚持。
更可怕的是,“有哪些事情会阻止我做成这件事”背后隐含的心理是“我有可能做不成这件事”。我并非意在说明人不应当去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,思考可行性的前提是已经“具备可行的具体操作”。
换句话说,人应当把思考“做不成这件事的可能性”...
过去的不会都过去。若是在被压抑的情绪袭来时,用“都过去了”搪塞自己,有的只是苍白无力。
发现自己穿拖鞋的时候,有种恶趣味,就是即使拖鞋的长度是合适的,我也会把脚后跟落在拖鞋外面,然后走出“嗒嗒嗒”的声响,这种故意而为之的拖沓,说不上为什么,但就是喜欢。
另外,今天晚上的梅菜扣肉好好吃啊。一想到还有半个月就要离开家,然后一年才能回来一两次,倏地有些伤感了。
1.绝对的自由会导致社会的“失范”。于个人而言,绝对的自由也意味着不确定性,沉溺其中会使人感到虚无、迷茫。因而,人的确需要某些信念,去支撑自己。
2.人生意义的寻找,可以起始于内心,却不仅限于内心。更全面的做法是,掌握内外的平衡,即关注内心精神世界的同时,也保持与外界的联系,这种联系体现在一种广义上的“工作”。于学生而言,是学习;于上班族而言,是工作。这种联系还体现在保持与他人的链接,包括与他人建立友谊或是加入某个社会组织。
© hellomylove404 | Powered by LOFTER